2015/6/8日在農禪寺水月道場
農禪寺為法鼓山聖嚴法師起源地
法鼓山農禪寺
老農禪:老農禪由慈悲門和開山農舍進入.慈悲門1985年建.開山農舍1975年建
新水月有水月池和水月道場.水月池有療癒身心的作用
整個建築意象為世間法相求一個透徹
大殿的前方為大尊的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牟尼佛的手勢為:說法印
殿內西側的一面牆是鏤空的心經經文.藉著陽光的照耀.光影的呈現展現出中國文化和漢傳佛較文字的特殊性
~摘自解說師兄
遊覽車在北投大度路大馬路旁讓我們下車後.我們就跟著農禪寺師姐的腳步陸續進入農禪寺.這是入口處的竹子
造型裝置~
一踏入農禪寺內我們大家先去過化妝室後.即有師兄把我們帶到慈悲門處解說<一位解說人員帶領16人>.
這間醒目的建築就是水月道場.是建築師姚仁喜的作品.以聖嚴法師說的:空中花.水中月的概念而設計建造.
並取名水月道場
水月道場大殿以22根巨大的柱廊支撐. 建築底部是玻璃.上面則是木頭.遠觀像長在水裡.浮在水面上的水月道場.
有空中樓閣之意象.~摘自農禪寺官網
師兄約解說20分鐘後.就跟我們說水月道場的最佳拍攝角度.並且帶我們去照相.呵呵!師兄真的很棒.很專業!
入農禪寺大門後左邊這棟建築為開山農舍
東初老人創建的開山農舍則作為紀念展示空間,農舍四周圍繞著當年東初老人親手栽種
的十株大王椰子樹,隨風搖曳,見證了農禪寺新與舊、傳承與創新的時代演繹。
農禪寺以禪修為主.務農維生.故名農禪寺
這黃家二姊妹一到水月池便忍不住先拍了起來!完全不理我們.師兄要幫我們拍合照啦!趕快退後了!
師兄一口氣幫我們拍了這三張由遠而近的合照.真的有夠棒的啦!
水月道場後面有大屯山屏障.2012年11.29日
落成啟用2013年獲台灣建築首獎.2014年獲兩岸建築佳作
接著是我們的自拍時間.忽然間多了三位好友加入.於是連三拍就來囉!
換人來囉!
再近看水月道場的建築美.水月池裡也有荷花池.增添一些生氣蓬勃的感覺!
禪堂.齋堂.大寮.辦公室.知客處.教室.寮房等空間組成的建築.則位於大殿的後方
歷史性建築物入慈悲門.周邊將重現50年代的庭園.成為一處:回憶的空間~摘自農禪寺官網
金剛經牆前的竹子造型不是迷宮而是一朵蓮花<由上而下才看得出來>~解說師兄說的.光這樣看.我們還真的
是看不出來呢!自己憑想像囉!
金剛經牆有5000多文字.真的好壯觀!
要離開了.當然要來張觀光客照.時間有點太匆匆.只好下次有空再細細來體會囉!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此景觀
道場體會佛法或禪修.讓人心更淨化.社會更和諧!
PS:裡面有幾張照片借自柯大哥.多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