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其實是揚州城外一條較寬的河道,最初在清朝康熙年間名為保揚河,嘉靖時稱為保障河(湖),也被稱為炮山河、長春河[1]。面積480多畝,長4.3公里。原是唐羅城、宋大城的護城河遺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紛紛在沿河兩岸,不惜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 ,構築水上園林。乾隆極盛時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覽勝、冶春詩社、長堤春柳、荷浦薰風、碧玉交流、四橋煙雨、春台明月、白塔晴雲、三過流淙、蜀崗晚照、萬松疊翠、花嶼雙泉、雙峰雲棧、山亭野眺、臨水紅霞、綠稻香來、竹市小樓、平崗艷雪、綠楊城廓、香海慈雲、梅嶺春生、水雲勝概[2],譽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均六次南巡來此,對這裡的景色讚賞有加。
瘦西湖名稱的來歷,是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1]瘦西湖的特點是湖面瘦長,蜿蜒曲折,「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3]。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後,揚州鹽業衰退,湖上園林也逐漸蕭條荒廢。此後這裡又經歷了太平天國時期的戰亂,殘破不堪,光緒年間恢復了一小部分五亭橋,小金山。
1980年代又恢復了二十四橋、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點。2007年恢復四橋煙雨、石壁流淙等景點。1998年成為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五個區域之一[4] 。~~錄自<維基百科>
瘦西湖
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在瘦西湖西段,包括二十四橋,春台祝壽。清乾隆間稱為"春台明月"。二十四橋由漢白玉砌成,四周遍種芍藥,因此又稱為
紅藥橋。相傳隋楊帝曾在月夜命宮女24人吹蕭橋上,故得名二十四橋。
在二十四橋稍作休息並拍照後.開始遊湖囉
五亭橋
五亭橋又名蓮花橋.原是清代徽州歙縣鹽商黃履暹在揚州的別墅四橋煙雨中的蓮花橋,蓮花橋上築五座琉璃瓦亭,橋下有四翼,
每翼各開三個半圓形橋孔,橋正中開一大半圓形橋孔兩邊各開四分之一圓扇形空,總共十五孔,「月滿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蕩
釣魚台<又名吹台>
瘦西湖景點之一的御碼頭,相傳就是乾隆登船遊湖的地方。乾隆遊湖時,興致勃勃,曾經在湖中的「吹台」釣過魚,
所以吹台又叫釣魚台。
這裡最完美的相片據說是三個門都拍到而且要把小白塔和五亭橋都入鏡.無奈這大陸同胞應是佔住位子猛拍照
所以我只有拍到2個門和一點點的小白塔和被遮住好多的五亭橋.XD
坐遊船到釣魚台後就開始走路欣賞瘦西湖美景囉
這棵枯樹被凌霄被攀爬.就是枯木逢春啦~
凌霄花
大銀杏樹~~300年老樹
銀杏
大水缸為儲水用
並蒂蓮~~好美
欣賞完揚州的瘦西湖後我們要去吃午餐囉!